【校友专访】颜瑾: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路

发布时间:2014-10-15 16:23:01   发布人:shengxc
  2014年9月23日下午,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利黄瑶壁楼(Esther Lee Building)的教授办公室见到了北大汇丰商学院2005级校友颜瑾。她一身浅色的职业套装,雅致的细丝眼镜透露出知性与端庄。办公室并不是很大,陈设朴素而简洁,透过明亮的窗户,可以清晰的看到对面山坡上茂盛的老榕。

  初秋的香港仍然赤日炎炎。中大校园里草木葳蕤、落叶翻飞,树影斑驳的曲径隐密于葱郁的花丛之间,仿佛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 Frost)在《未选之路》中描绘的情景。

  窗下的字台上,摆放着一册打开的学术报告。已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颜瑾,现在是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的助教授。
 
  “然而我选择了另一条路。”

  2005年,颜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专业。大学期间,凭着对经济学的好奇与求知欲,她广泛阅读了弗里德曼等著名经济学家的著作,旁听了宏观经济学的相关课程。大四时,当很多基础学科专业的同学都选择保送研究生时,性格倔强的颜瑾决定跨专业报读经济学研究生。“现在想来都觉得很难以置信。当时就是想学习更多的东西,于是就决定报考了。”颜瑾说。“我选择了另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静,显得更诱人,更美丽。”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的诗句也许印证了她当时的心境。

  经过一番辗转努力,颜瑾如愿被当时的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录取。刚到深圳火车站,同学们的热情迎接就让颜瑾倍感温暖和感动。经过一路鳞次栉比的摩天广厦,颜瑾步入了草木葱郁的南国燕园。“其实,我那时就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颜瑾回忆道。

  和优美的校园环境相比,雄厚的师资和权威的课程更让颜瑾惊喜。汪浩教授的微观理论课程、龚六堂教授的高级宏观理论课程、海闻教授的国际经济学课程以及港大开设的金融、投资类课程在当时国内学界均是首屈一指。而且,上课所用教材全部采用美国经济学流行的PhD教材。面对繁重而又陌生的学习任务,虽然本科阶段的数学训练对颜瑾有很大帮助,但全新的专业学习仍然要求她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可以说,我的经济学思想方面的训练都是在商学院完成的。”颜瑾认真的说道。

  在学习上严谨要求的同时,老师们对学生生活的关心同样无微不至。面对年轻人难免的焦虑和迷茫,身为院长的海闻教授经常通过班会、谈话等形式与同学们交流,给大家鼓劲,甚至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们。“老师们很鼓励我们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并坚定地朝着自己所选定的方向努力。”。

  通过一年的学习,颜瑾对经济学研究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我决定继续做研究。当然,这又不是一个大众的决定。”颜瑾笑着说。颜瑾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师们。从继续研究的要求,到未来的发展规划,老师们的指导无微不至。“这也是让我有机会,也有可能到美国念书的基础。”时至今日,颜瑾的言语间仍然充满了感恩。

  而第一次写经济学论文的经历更是让已经身为助教授的颜瑾感慨万千。因为颜瑾当时对宏观经济很感兴趣,作为硕士论文指导老师的龚六堂教授便建议她在Ramsey模型内引入耐用品消费来研究中国储蓄率的问题。在写作期间,从搜索和整理相关文献,到拓展模型的经济意义,面对从数值解模型的应用到写作细节的规范的一系列问题,毫无经验的颜瑾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无论是在建立模型等一些大方向问题,还是论文写作等细节方面,龚老师都给了颜瑾悉心、全面的帮助。

  经过多次的反复讨论修改之后,颜瑾终于在一个深夜完成了初稿。但令颜瑾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早上七点便收到了龚老师的回信。一篇二十多页的论文被改的面目全非,从头改到尾布满了红色的评论。大到引言的结构,模型的经济学意义,小到公式的标注,符号的选择,龚老师都做了详细的评论和修改建议。“这为我后来继续求学、做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榜样。”看着手边打开的研究报告,颜瑾笑着说。

  2007年,颜瑾以出色的成绩提前毕业。然后,她来到当时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担任海闻老师的研究助理。
 
  “我知道路途绵延无尽”

  2008年,颜瑾决定申请出国留学。和很多准备出国的年轻学子一样,颜瑾对未来抱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这时,海闻老师给她很多实际经验指导。“这让我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更加全面准确的预期,尤其是学习态度和研究态度方面,这对我至关重要。”颜瑾着重说道。

  由于条件优秀,颜瑾很快就收到了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录取通知书。但是,来到美国之后,学校教师结构的变化却让颜瑾有些措手不及。“我那时想,又要做选择了”,颜瑾笑着说。颜瑾不得不去旁听各个不同研究方向教授的课,并从中重新选择导师。她发现自己对计量经济学的一些问题很感兴趣,所以决定师从阈值协整领域的顶级大师布鲁斯•汉森(Bruce E. Hansen)教授研究计量经济学的离散选择模型。“当然,这和宏观经济相比,也又是一个比较小众的选择。”颜瑾说。

  负笈美国的颜瑾和其他留学生一样,都要面对生活上的种种不适应。而且,颜瑾还要担任教授的教学助理,这就要求她既要当学生又要当老师。“一开始非常紧张,面临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局面。”面对讲台下几十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学生,颜瑾用自己流利的英文表达和扎实的专业修养出色地完成了一系列课程任务。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有一个传统:一年级的博士生在基础课程学习之后,要进行资格考试。如果有两门课程不及格就会被辞退。在历届考试中,总有一些新生因为通不过资格考试而离开。“这是压在每个人心头的大山。”

  “我知道路途绵延无尽,却怀疑是否应该回到原地。”那时的颜瑾也曾有过彷徨,但在北大汇丰两年扎实高效的学习成为她面对这个挑战的最大资本和底气。一方面,商学院扎实的学术训练已经让颜瑾的专业知识足够应付严苛的考试。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教材全都是英文,甚至很多一年级的教材都是颜瑾在国内用过的。这让颜瑾的专业英文学习更为轻松。“其实,当年我们对全英文教学还是有些抵触情绪的,但是海老师坚持这样,因为和国际接轨,让我很快适应了美国的学习制度,现在看来,非常感谢海老师。”不出意料,颜瑾顺利的一次通过了所有资格考试。 

  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之后,紧接着就要面临做研究的难题。按照学校的规定,博士生要在第二年到第三年期间第一次向导师展示研究成果,毕业时的研究成果更需要得到自己所属研究领域的教授们的认可。这个过程对每个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只有完成这一步,才能真正实现从“学生”到“研究者”的转换。“你必须选择一个问题,它既是重要、有趣的,又是你可以解决的。我觉得这才是转变中最大、最难的挑战。”对于在科研道路上前行的颜瑾来说,刚开始的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正是在不断的选择与改变中,颜瑾从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成长为一位出色的经济学者。

  如萧伯纳所言,经济学是一门使人幸福的艺术。转眼间,7年过去了。颜瑾目前在香港中文大学不但能够继续钻研和讲授自己热爱的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而且由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合作项目,颜瑾还有机会给自己的学弟学妹上课。“这对我来说,既是对母校教育的回报,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希望学弟学妹们对未来多一份努力,少一些担忧。因为现在走过这么多年再回头看,好像也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

  正如《未选之路》中所说:“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颜瑾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05级北京大学经济学——香港大学金融学硕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助教授。

  (撰稿:绳晓春 编辑:董金鹏 宋奇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