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冠名“风波”

发布时间:2014-10-21 10:19:35   发布人:shengxc
  汇丰捐赠这件事情一开始,海闻就意识到会有人从中作梗。果不其然,随着事情一步步向前进展,各种杂音甚至是反对声也越来越大。

  “这些钱应当全部放在北大本部,这样对北大发展才是最有利的。”

  “从战略上来看,北大就不应当在深圳搞商学院,这是品牌稀释,应当集中资源办好光华管理学院。现在再搞一个汇丰商学院,更不利于光华的发展。”

  “冠名说到底就是卖北大的牌子嘛。即使要卖,也不能就这点钱!”

  “捐赠可以接受,但深圳商学院坚决不能改为北大汇丰商学院。”

  在一次学校领导班子的会议上,一位校长助理公开反对汇丰捐赠冠名,理由有三:第一,既然有了光华管理学院,现在再来个汇丰商学院,对于北大商学教育来说,是管理混乱,品牌稀释。第二,许多校友反对,搞不清两个学院的关系。第三,影响光华管理学院参加AACSB国际认证。因为这项认证要求一个学校里所有的工商管理教育都符合要求。

  面对这些指责,海闻忍无可忍,立即给予逐条驳斥。海闻说道:“所谓品牌稀释,并不是说多品牌就是品牌稀释。一个学校里可以同时有好几个品牌。做得好的话,就像中国乒乓球队,出去比赛有5个人,前三名我们占2个,这个是好还是不好?将来在中国所有商学院里面,如果北大光华第一,北大汇丰第二,这对北大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果都办好了,根本不存在对北大品牌的损害,反而是增光的。”

  “至于校友反对,那都是没法考证的东西。我认识的很多校友还支持这个事情呢。一开始人家不清楚两个学院的关系是正常的。光华在北京,我们在南方,只要时间长了,大家就知道我们有什么区别了。”

  据参加会议的人回忆,此时海闻是越说越气愤,声音也提高了很多:“说我们影响光华认证,这完全是编造理由。事实上,美国的AASCB认证是按校区区分的,不同校区的商学院是分别认证的。AASCB还专门举了两个例子,某个州立大学的两个校区之间只相距12英里,认证时是分别进行的。”说到此处,海闻拿出一份AASCB给光华领导的文件,里面明确写着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认证“不包括深圳项目”。这次会议上虽然有激烈的争论,但通过海闻的解释,大多数领导对汇丰捐赠冠名深圳商学院的事情有了清楚的了解。

  1.5亿元在当时是国内最大一笔单项教育捐款,费尽心思争取回来,本该是北大的大功臣,但在有些人眼里好像是给北大惹麻烦,海闻感到十分委屈。但干事创业哪能一帆风顺?那怕前路有千般辛苦,万般坎坷,海闻的性格也要勇猛向前,不达目标决不罢休。

  海闻利用一切机会,回击那些试图搅局的人。他多次跟校主要领导面谈或者写信,对捐赠冠名的事情做解释说服工作。

  2008年6月17日晚上,忙完一天公务的海闻觉得心中有很多话想说,他坐在电脑前,给北大书记闵维方和校长许智宏写了一封长信,一直写到第二天凌晨。

  在这封信里,海闻希望两位领导支持汇丰捐赠项目,并同意深圳商学院冠名成为北大汇丰商学院。他指出,汇丰捐赠有利于商学院的起飞,办好商学院又会成为办好深研院的基础,这些,都将有利于北大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当时,商学院一年已经能支持深研院数百万元的办学经费。

  海闻特别解释,深圳商学院冠名为北大汇丰商学院,既是对汇丰捐赠的尊重和回馈,也不会影响光华管理学院的发展,对学校更是有利无害。首先,深圳商学院已经是一个现实存在,只是改名,而非再建一个新商学院;其次,北大目前并不存在一个深圳分校,因此不应叫“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汇丰商学院”,而应当和医学部的所有学院那样,不冠于“医学部”直接叫“北大公共卫生学院”、“北大药学院”等,商学院也应当叫“北大汇丰商学院”,名字里不用加“深研院”也不用加“深圳”;第三,尽管汇丰商学院与光华管理学院性质类似,但毕竟有所区别,而且相距千里,两者可以比翼齐飞,共同为北大争光。

  正面反驳和说服解释之外,海闻在项目操作上还智慧地采取了自己适时退出的办法,也就是在与汇丰基本谈妥的时候,他把项目交给北大基金会,自己退居幕后。这样,深圳商学院的事情,就变成了北大基金会的事,实际上也就成了北大学校层面的事。北大基金会非常积极,这样重要的捐赠当然要请校长直接介入。许智宏校长认为这是件大好事,自然大力支持。

  因为有各种不同声音,学校主要领导对此事仍未达成一致意见。怎么去做其他领导的工作?海闻想起来一个人,这人是自己的好朋友,叫陈国钜,是香港北大之友的创始人和负责人,除了自己捐款之外,曾动员香港多位富豪给北大捐款,对北大贡献很大。

  陈国钜知道汇丰给北大捐赠后,认为这件事意义重大,并表示愿意去帮助说服北大领导。他拍着胸脯,用一口香港普通话给海闻表示“这件事交给我,没问题啦”。果然,没过多久一次校长办公会上,海闻就欣喜发现,学校的主要领导态度鲜明地支持汇丰捐赠冠名。

  至此,事情基本定了,有人想搅局也搅不动了。

  (摘自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商界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