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伟:我在北大汇丰的那些日子

发布时间:2014-09-19 08:39:37   发布人:shengxc


【题记】在我院十周年院庆之际,收到凡姗老师的通知,让我这位在汇丰待了7年、刚毕业的老学生写篇文章,在学院发展10周年的里程碑前,回忆过往征程路上的点滴,这件事太重要,我想了许久才决定动笔。

 

汇丰商学院的前身是深圳商学院,2005年招收了第一批学生,我是2007年入学的,海老师常亲切的称我们最初三批进来的学生是汇丰的“老三届”,言语中饱含了鼓励与期许。万事开头难,学院前期的发展尤为如此。对于这一点,我想体会最深的应该是海老师吧,尽管这些艰辛他从来不愿对我们过多谈及,但据许多最初几届毕业的同学回忆,在校时晚上10点多从大学城图书馆学习归来时,看到海老师办公室的灯总还是亮着的。

 

在我刚入学时,深圳商学院还没有什么名气,师资力量有限,许多课还需要由本部老师代为讲授。外界也存在对我们这些在深圳读书的北大学子的质疑,使得同学们不定期地产生自我怀疑和不安的情绪。那时,海老师和我们打成一片,常常在我们夜间自习时出现,嘘寒问暖。我猜,他是完全了解我们这种负面情绪的,所以才会经常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会,给我们鼓劲、打气,带给我们满满的正能量。从“逆境优势原理”到“海阔天空的想,脚踏实地的干”如一阵阵强心剂,让我们在躁动不安的岁月里可以静下心来专注学习。渐渐地,他和我们的这种交流模式也就成了北大汇丰商院的传统——开学初和学期末的班会。

 

面对外部的噪音和质疑,海老师经常对我们讲:“作为北大的学生,我们不要管外界怎么说,要做好自己。”“老三届”的同学们沿着做好自己这一方向砥砺前行,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各种社团、学习小组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学习繁忙的时候同学们会通宵达旦的做项目作业,包括“Seven-Eleven”(早上7点睡、11点起)在内的各种学习俱乐部一时间成为美谈。

 

终于,收获的季节到了。第一届汇丰毕业生不负众望,在2007年的就业市场上拔得头筹,捷报频频传来。在当年申万的招聘中走到最后一轮的几乎全是汇丰的学生,申万老总万分吃惊以至于专程跑来我院考察,看看是什么样的地方能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人才来。06、07的汇丰学子并未躺在前辈们的功劳簿上搭便车,而是接过学长们的接力棒再续辉煌。时间是最好的炼金石,如今这些毕业的校友们许多已成为行业中的精英,有的(如吴显勇、王登峰师兄)还成为了业内名人。

 

学院成立之初,就秉持全英文授课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在某种程度上,深圳商学院地方性色彩浓厚的名头不利于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显然海老师有着先见之明,凭借他个人的魅力和担任汇丰董事的便利,为学院发展争取到了1.5亿元发展资金和汇丰的冠名。当他第一次把这一消息告诉同学们的时候,大家都是喜出望外,偷偷的在被窝里乐了好几天。我记得很清楚,在2008年10月22日的正式更名仪式上,同学们顶着炎炎烈日但仍能精神抖擞,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这一天是全体北大汇丰人的重大节日!

 

有了前面几届的积淀和学院的更名,北大汇丰商学院在金融界声名鹊起,往后的路也就越走越顺!从08级之后,学弟学妹们在就业市场上,也就没有了面试时需要介绍学院的尴尬。学院在招生、吸引师资等方面更是一日千里,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在2013年11月21日,耗时5年之久的汇丰商学院新大楼也正式启用。很多人不知道,在此前2天,我和林桂平师兄特意跑到C栋1楼学院Logo前合影留念,向一个时代挥手告别,同时,我们内心也满是欢喜,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北大汇丰腾飞的日子到了。

 

07级的李晓蕾同学曾在毕业的时候说道,出去工作之后才知道老师们对我们是最好的,此言不虚。的确,北大汇丰的老师们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汇丰的院史上,必定留有他们浓厚的一笔。海老师是贯穿我院发展的灵魂人物,不必多言。张化成老师喜欢用生动的Story向我们揭示人生中的大道理,令我羡慕的是,他能把英文说得那样流利。魏炜老师是将商业与学术融为一体的牛人,但他为人低调且平易近人,学生和他没有距离感,我好几次见他在学校简陋的理发店里理发。在我印象里,已离开的朱东明老师讲义常常写到凌晨5点,第二天还能坚持给我们上课。为了消除期末考试过程中我们的紧张情绪,胡伟民老师微观试卷上的第一题总会问“你觉得我的太太是否漂亮”这样可爱的问题。

 

从研究生二年级直到毕业的六年间,杨娟老师在学业和生活上给我很多照顾,她在学生中有着广泛的粉丝群体,许多学生亲切的把她视为大姐姐。杨老师在家是贤妻良母,在校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我常常在想,如果一个女人能够做到像她那样,夫复何求?孔英老师是我读博士后才来汇丰工作的,他学术严谨,我们去找他审阅毕业论文时,总能得到及时的回复,有时他从加拿大刚飞回深圳,却不顾时差困扰,第二天就和我们讨论论文中的问题。

 

在我毕业论文写作的后期,遇到了很多困难,多次向欧阳良宜老师求助,他总能抽出时间帮我分忧解愁,宽慰我不要太着急,记得毕业论文答辩后需要他紧急签字时,他在赶飞机前2小时专程打的跑来学院。行政老师们为学院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却总是藏身幕后,从孙冰冰、李英到张凡姗等行政老师,为学院的良好运作是立下功劳的,但客观上却因在一线直面学生们的各种难题,有时却也不被理解,惟愿学生们日后也能对他们多些包容和支持。其他的一些老师也都是对学生们极好的,就不在一一细述了。



2014年夏,我从北大博士毕业了,在毕业的欢送会上,海老师送给2014届毕业生一幅字“我勤超你想”。透过我在汇丰7年的所见所闻和切身体会,我想这一点他是做到了。未来的日子,请相信我们也一定能做到。

 

(作者:刘华伟,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07级北京大学经济学-香港大学金融学双硕士、2010级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央结算公司)